【熱點背景】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、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,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。
【公考角度解讀】
一、提升文化自信的深遠意義
1.應對國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。誰占領文化發展制高點,誰就擁有強大的文化軟實力,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。
2.對傳統觀念的重大突破和創新。將三個自信拓展為四個自信,是對傳統社會主義觀念和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創新,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、21世紀世界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提供廣闊的視野和空間。
3.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實踐方向。指明新時代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為我們解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矛盾指出實踐方向。
4.實現由富變強歷史性飛躍的必然要求。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。從一定意義上說,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然伴隨著文化復興,必然以文化自信為前提條件。
5.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、保證國家安全的必然要求。只有堅定文化自信,才能在諸多意識形態的巨大浪潮中,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陣地,抵制腐朽、有害、不良文化的沖擊,才能在對外交流和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、話語權,確保國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。
二、我國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
1.傳統文化:管理和服務停在原處,傳統節日式微,保護理念薄弱,敬畏減弱,簡單化、商業化、庸俗化解釋,傳承方式和手段單一,人才缺乏。
2.網絡文化:井噴式的生產與傳播,價值觀混亂與失范,跟風與群體性迷失。
3.農村文化:野蠻開發、過度開發,商業氣息濃厚,賭博、色情、迷信等文化抬頭。
4.文化產品:“濫文化”產業一哄而上、盲目建設、低層次發展、同質化競爭,文藝作品粗制濫造、抄襲模仿、沾滿銅臭氣。
5.文化傳播:文化逆差,缺少專職人員,較少考慮國外受眾的文化欣賞習慣。
三、提升文化自信的具體措施
1.傳統文化:完善政策法規,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,學習與使用。
2.網絡文化:科學有效的治理和引導,寬嚴相濟、放管結合,依法治網。
3.農村文化:完善公共文化服務,培育和發展文化產業,建立文明鄉風。
4.文化產品:注重融合,避免過度商業化,打造文藝精品,貼近人民群眾。
5.文化傳播:練好內功,努力把故事講得生動,同時加深對外部世界的了解。